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北京为何保字当头? 正文

北京为何保字当头?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3-29 03:10:39

原标题:北京为何保字当头?

东城区雨儿胡同30号院是北京保字一个“共生院”,实现了社区公共空间与老居民的为何和谐共生。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8月21日获得党中央、北京保字万界星船国务院批复的为何《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明确提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北京保字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为何要求,坚持“保”字当头,北京保字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为何金名片。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在核心区老街旧巷、北京保字中轴线旁,为何以及非遗老字号探访,北京保字感受“保”字后面的为何深邃内涵。

北京要保“特”:

紧迫推进中轴线申遗

处理好点线面的北京保字关系

站在复建的永定门城楼三层北望,视野豁然开朗,为何平缓的北京保字天际线、立体的中轴线、宏阔的对称布局尽收眼底。迎着习习清风,远眺3公里外的正阳门箭楼,用200mm的长焦距镜头拉近,还能看清一个个箭窗。环顾南中轴线东西两端,可见自然博物馆、万界星船天桥百货商场等地标建筑。如果把镜头推到两年前,也就是2018年6月26日下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正是在这里,对标申遗要求,逐个点位确认影响中轴线风貌景观的建筑,现场研究整治方案。

这条独特的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骨架”统领。从201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八次赴此处调研。今年7月1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天意商城楼顶平台察看影响中轴线景观视廊的建筑现状。北青报记者近期沿中轴线采访了解到,“降层”,是很多沿中轴线建筑改造的普遍要求,目的就是为了与中轴线独特的空间结构相协调。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降层改造明年开春将正式动工,建筑高度将由23.7米直降为9.6米。

市委主要领导的现场督办,透露出的是对“保”字当头的强调、对中轴线独特性的感知、对中轴线申遗工作的紧迫感。《核心区控规》指出,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老城整体保护之所以要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轴线代表了老城的“独特性”。北青报记者梳理市委书记蔡奇历次对老城保护调研,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保护、传承、利用好中轴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重要责任,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老城骨架要保“特”,就是要处理好点(遗产点)、线(轴线界面)、面(街区背景)的关系,严控建筑高度,保留住开阔平缓的天际线;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向社会开放,抓好重点文物腾退等。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方针,已经随着《核心区控规》的正式颁布,在各方达成深深共识。

老城骨架要保“特”,时间紧迫不待人。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钟楼修缮年内启动;地百改造已经完成,即将重张;鼓楼西大街秩序整治正在进行;庆云寺、五道庙都在“压茬推进”, 在操作层面就是“要明确范围和时限,以最小代价实现中轴线申遗成功,从现在开始,只争朝夕,一茬接着一茬干,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申遗目标”。

北京要保“老”:

让老胡同老院落老字号

留乡愁、讲记忆

3000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历尽岁月淘洗,“老城不能再拆了”,一个“老”字,不仅仅是时间轴的概念,更包含了“都与城”的情愫和乡愁。近年来,北京正在用绣花般的功夫保护老院子、老胡同、老门楼、老建筑。

老院子保护的抓手之一在于“共生”。9月初秋傍晚,东城区雨儿胡同30号院,70岁的崇宝才刚吃罢晚饭,一张藤椅、一杯茶水、一把蒲扇,老人正在享受老院里的悠闲时光,他在这院子里已经住了30多年。而今,昔日里私搭乱建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环境的全面提升:自家小屋配厨卫,墙体做了保温层,连屋子的门都是双层的。雨儿胡同的整治提升还给这个多年的老院子带来了一种新生态:共生院,也就是院内部分腾退出来的房间,被用于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的公共空间,另有两间屋住着两户原住民,崇宝才是其中之一。不仅是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了,让崇宝才特别开心的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房子改造时设计师应老爷子的要求帮助搭了一个藤缠蔓绕的葫芦架,每天傍晚看着那几个硕大的葫芦在微风中摇曳,崇宝才每每觉得幼时“念想”又回来了,心里的乡愁就在眼前。

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老院子以外,北京的老胡同、老门楼、老建筑,很多都是在“以修缮文物的标准”来修旧如旧。比如,在东四地区,183个门楼经过精心修复已经亮相。据了解,这次修缮很多墙体是经过细细打磨,“蹭”出原本的古朴原貌。

在刚刚获批的《核心区控规》里,“老”字出现的频率颇高,提出要留住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件、老手艺、老剧目,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

沿中轴线正阳门向南,穿过步行街牌楼,月盛斋牛肉酱香未散,斜对面又有全聚德果木烤鸭香气弥漫;溜达到步行街中段,往东拐进鲜鱼口,有锦馨豆汁儿酸爽扑鼻;往西拐进大栅栏,则可乐享“东来顺”,试穿“内联升”。北京老字号的画卷,就这样从中轴线展开了……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陈文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北京在制度安排上已经将扶植老字号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很多非遗老字号的产品都成为“北京礼物”登堂入室,同时通过拍摄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留住一批传统技艺。根据《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意见》,五年内全市将认定10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不难想见,上述举措的落地,都有助于推动那些老牌匾“讲”出老城记忆。

北京要保“静”:

人居画卷里蕴含

老城保护的内在要求

要让核心区“静”下来。《核心区控规》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静”,是当代人对北京老城的固有印象,也成为老城保护的内在要求。

“静”,首先是降分贝。典型的例子就是什刹海地区由于众多酒吧环湖分布,在争议声中越聚越多,加上商业秩序一度较为混乱,出现了噪音扰民等问题。什刹海地区的一名街巷长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什刹海地区大力整治环境,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静”下来是第一位的要求。什刹海地区通过采取控制分贝量、严控酒吧增量等措施,让地区节奏慢下来,整体静下来,努力找到古都风韵和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其次是让景区“净”起来。拆除违章建筑,封堵开墙打洞,恢复老城味道,让人重见天际线。三是让景区“通”出来。即打通堵点,“环湖步道”还于民。

“静”,还是一种空间秩序的有序调整。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正在加紧整治的鼓楼西大街,不管是整治停车秩序还是改移30台大型配电箱,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静稳街区”。而中轴线西侧的杨梅竹斜街的改造则是追求“心静”。据负责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的大栅栏珠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鼎盛时期这条短短496米的街道里曾拥有中正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中华印书局共七家书局。因此,这次修缮保护特意在曾经的书局原址引进了一些有品质的书店,让游客穿越书香百年,感受老城文脉,也同时增添内心的宁静。

老巷幽宅静树依,鸽哨鸣响天际线。千年古都城廓,在“特”“老”“静”的保护中,正在擘画成一幅美丽的世界遗产画卷。(蒋若静 李泽伟)

标签:

责任编辑: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