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北约和乌克兰,这是在相互拿捏? 正文

北约和乌克兰,这是在相互拿捏?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休闲   时间:2024-03-29 06:19:07
7月11日至12日,北约2023年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和乌

在欧洲方向,克兰最强掌教之召唤异兽峰会继续聚焦俄乌,相互重点议题包括乌克兰的拿捏援助计划及其加入北约的前景,批准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全面的北约区域防御计划,以防御俄罗斯的和乌任何袭击。此外,克兰设立北约-乌克兰理事会,相互乌总统泽连斯基出席理事会首次会议。拿捏

而在亚太方向,北约升级北约和日本的和乌伙伴关系,发布新文件“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ITPP);不过由于法国的克兰反对,最后联合公报中删除了“在东京设立联络处”的相互相关表述。

但在诸多根本性问题上,拿捏北约成员国仍存重大分歧。泽连斯基更是对北约没有给出乌克兰加入的时间表,公开指称北约荒谬,“不确定”就意味着软弱。

观察者网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就上述问题分享专业见解。采访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上篇。

北约峰会期间,被抓拍到的泽连斯基。图自社交媒体

北约峰会期间,被抓拍到的泽连斯基。图自社交媒体

【采访、整理/周小婷 袁逸泓】

观察者网:关于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的问题,北约内部迟迟未能达成一致。美国总统拜登的最新表态是,只有当俄乌冲突结束时,北约才考虑接纳乌克兰作为其正式成员。但是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北约东扩所引起,美国也一直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包括最近引起很大争议的集束弹,导致俄乌冲突长期处于僵持不下的状态。您如何看待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前后矛盾的做法?更具体地说,美国一方面推动俄乌冲突,另外一方面又反对乌克兰即刻加入北约的考虑分别是什么?

黄靖:实际上,美国的做法并不冲突美国要做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既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让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以北约为抓手,将欧洲紧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样一来,乌克兰冲突就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筹码。只要俄乌冲突继续下去,欧洲就不会感到安全,而是感到来自俄罗斯的巨大威胁。欧洲靠自身力量无法压制俄罗斯,最强掌教之召唤异兽只能依赖北约,而北约又由美国主导。

因此,美国一方面利用欧洲在安全方面对北约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通过俄乌冲突不断消耗俄罗斯,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识之士一直谴责美国的虚伪和不道德,通过乌克兰人的鲜血和欧洲的金钱来消耗俄罗斯,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美国决不会允许乌克兰在此时加入北约,因为如此一来,北约就要对乌克兰的安全负全责。现在乌克兰受到俄罗斯攻击,按照北约条例,包括美国在内的成员国必须直接参与对俄战争,保卫乌克兰。俄罗斯是核大国,具有强大的核打击能力。与俄罗斯直接冲突,必然使美国自身安全受到巨大威胁,这不符合美国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原因,其根本目的是本国利益,避免被直接卷入战争。但另一方面,美国又鼓动支持乌克兰继续战斗。就像我刚才说的,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可以给美国带来双重利益,既消耗俄罗斯,又加强欧洲对北约的依赖。因此,美国的立场是表面上冲突,实际上并不矛盾。关键在于美国要以最小的代价,既抓住欧洲,又对俄罗斯进行消耗。

观察者网:北约峰会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了很多国家,游说各国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但目前的情况显然是让他“失望”了;尽管出席了峰会,泽连斯基仍在推特公开指责北约没有给出加入的时间表。在入约问题上,乌克兰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是不是陷入了一种“相互拿捏”的状态?双方都知道几乎不可能,但又有点骑虎难下,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双方在“待价而沽”?还有一种说法,乌克兰在“边缘游走”的这种行为,其实是正中欧美下怀的理想状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黄靖: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立场看,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能够维持多久。

首先,从乌克兰的立场来看,当初你(北约)叫我(乌克兰)参加,并且我早在2008年就提交了申请。虽然由于德国和法国的反对,申请没有成功,但北约开了一张“支票”,告诉乌克兰只要符合要求,随时都可以加入。所以乌克兰是在努力完成北约的指标。2014年“广场革命”以后,乌克兰完全倒向西方,在军事、国防、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向北约看齐。

泽连斯基执政后,乌克兰再次提出申请加入北约,北约也做出了接受的姿态。但让俄罗斯感到了威胁,去年2月发起军事行动。从乌克兰的视角看,第一,作为主权国家,乌克兰有权利也有意愿加入北约;第二,目前乌克兰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更是为了保护欧洲、乃至整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而战,因此北约接纳乌克兰正当其时;第三,加入北约后,乌克兰就可以正式得到北约的直接保护;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就可以直接参战,打败俄罗斯胜券在握。在乌克兰看来,这也符合北约和北约国家成员国的根本利益,如果俄罗斯战败,欧洲也就没有了安全威胁,实现一劳永逸的和平。

泽连斯基7月11日控诉北约“荒谬”,截图来自社交媒体

泽连斯基7月11日控诉北约“荒谬”,截图来自社交媒体

但北约的视角不同。当时,北约欢迎乌克兰加入,主要是美国的主导,目的是进一步压制、威慑俄罗斯。但在这个问题上,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主要国家始终持保留态度,不希望乌克兰加入。因为这些国家知道,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一定会作出激烈回应,进而威胁到欧洲整体安全。

然而北约受美国的主导,且美国成功利用了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如波兰、捷克、立陶宛等对俄罗斯具有历史、民族、政治恐惧的国家;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仇视既来自历史,也来自不同的文明体系,更来自于国家实力的对比。美国利用北约成员国中的中东欧国家,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

但现在处于战争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要成员国又都拒绝乌克兰现在加入。刚才已经说过,如果乌克兰现在加入北约,各成员国就有义务、有责任直接参加战争,所有北约成员国都要为战争付出更高的代价;同时也会进一步刺激、甚至倒逼俄罗斯战略升级,发动核战争,这不符合美国及北约主要成员国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包括德法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前面提到“相互拿捏”的状态。

乌克兰认为,俄乌发生冲突,如果北约不允许乌克兰加入,不提供支持,一旦乌克兰战败,对所有北约成员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让俄罗斯达到了“去军事化”目的,俄罗斯的威胁就能直抵西欧。因为乌克兰是地处欧洲心脏地带的大国,北约不能放任其失败,一旦战败所有欧洲人都会倒霉。乌克兰现在是为了大家而战,因此北约要提供足够的支持。这是乌克兰以自己可能的失败及后果,作为加入北约的谈判筹码。

但北约认为,我们全力支持乌克兰,把泽连斯基抬高到“大英雄”的高度。除了不直接参战以外,乌克兰要什么给什么,要武器给武器,要坦克给坦克。德国、法国、美国等都已经作出这样的表态,仗打多久,就支持多久,但就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那样会导致战争升级失控,甚至可能爆发危及全人类的核战争。但这其实非常虚伪,北约的态度实则为,哪怕乌克兰只剩最后一个士兵,北约也不会直接卷入战争。

尽管北约“全力”支持乌克兰,要枪就给枪,要炮就给炮,但不提供空中支援,这很要命的。本质上体现出,欧洲的小算盘和美国的小算盘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即通过俄乌冲突,至少能够消耗俄罗斯,让俄罗斯像当年的阿富汗一样,不断被消耗,最终垮掉。

6月19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成员国不会在7月中旬举行的维尔纽斯峰会上正式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

6月19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成员国不会在7月中旬举行的维尔纽斯峰会上正式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

对于北约来说也是一场赌博,他们赌乌克兰能一直坚持打下去。而泽连斯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要挟”北约:你认为我要一直打下去吗?我也可能打不下去;如果你赌我赢,至少要给我不断的支持,最好能允许我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在欧洲的游说工作包含两个目的,一方面提出(最高)要价,即乌克兰加入北约,因为一旦加入,所有的军事支持就不在话下,所有成员国不但要支持乌克兰,还要直接参战。另一方面,泽连斯基也明白,目前乌克兰要加入北约不太可能,因为北约最高领导人以及主要成员国都反对。因此,实际上乌克兰是以加入北约为最高出价,进行谈判,如果北约不同意,那就要提供大量的坦克炮弹、空中支援等等,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

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成为乌克兰和北约讨价还价的议程,其较为现实的目的是得到北约最大限度的支持。而北约的目的是要利用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因此会支持俄乌冲突一直持续下去。

观察者网:您在今年1月份的采访中提到,俄乌冲突会使欧洲陷入“乌克兰陷阱”。战争发生后,欧盟内部以法国为主的国家发声,表示仍然要追求战略自主,一定程度上看清了美国的政策导向是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本次北约峰会,该如何弥合成员国内部的分歧和冲突?

黄靖:俄乌冲突是本次北约峰会最大的议题。我认为,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冲突难以弥补,因为分歧是本质上的冲突。用英文说,这是“difference in kind”,不是“difference in degree”。对于西欧主要国家(法德西意等)而言,无非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如果美国坚决支持,欧美一起支持乌克兰打败俄罗斯,这是最好的结局,对欧洲来说一劳永逸;但如果战争僵持不下(并因此有升级危险),欧洲的安全就会始终受到重大威胁,因此应该停火和谈,进而管控安全威胁。德、法等国提出的战略自主,一个主要目的是想在乌克兰冲突问题上获得一定的主导权,但美国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欧洲的两个目的,只能选其一,要么欧美联手打败俄罗斯,要么欧洲国家战略自主。

如果实现战略自主,欧洲主要国家可以借鉴战前的“诺曼底方式”,即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一起谈判,谈判过程不包括美国,也不包括北约,谈判结果就是当年的明斯克协议。

对于欧洲主要国家而言,如果俄乌战争僵持下去,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难以为继,会被拖垮。毕竟乌克兰处于欧洲中心地带,如果战争长期持续,欧洲安全问题就长期得不到保证,不但政治前途受到极大威胁,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制约和破坏——首先,资本不仅不愿意继续投资,甚至会撤出外逃;其次,俄乌都是欧洲的重要能源提供方,资源短缺恐成难题。

而经济衰退必然会导致难以管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比如法国、德国社会目前都存在着“乱”的迹象。但美国可从中渔利,俄乌冲突让欧洲(尤其是西欧各国)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的本来面目。

2022年5月1号,拜登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为俄乌战争划出4条红线,第一,北约不会直接参与这场战争;第二,这场战争绝不在俄罗斯搞政权更迭,不要把普京赶下台;第三,美国和北约不会主动攻击俄罗斯,美国军人也不会直接参与战争;第四,不鼓励、不允许乌克兰人有攻击俄罗斯本土的能力(“We are not encouraging or enabling Ukraine to strike beyond its borders.“)。

这篇文章让欧洲人完全“蒙圈“,甚至愤怒。拜登发布这篇文章并划出4条红线时,完全没有和任何欧洲或盟国领导人商量,是彻底的单边主义决定。

我当时正在欧洲开会讲学。这篇文章使整个欧洲一片哗然:美国怎么可以这样做?第一,美国准确地“预报”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并积极支持乌克兰;第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表现出坚强的抵抗意志和抵抗能力,而俄军的表现则大大低于预期,战争朝着有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发展;第三,欧洲既感到恐惧,更感到愤怒。恐惧是因为俄乌战争的爆发,彻底打破了欧洲的安全感,而且战争的另一方是一个拥核大国;愤怒是因为苏联垮台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上都低欧洲一等,并一直祈求“入欧”的俄罗斯居然还敢发动战争?这种恐惧和愤怒形成非常强烈的情绪,导致美欧在去年3月达到空前同仇敌忾的气氛。

在这样同仇敌忾的团结情况下,美国发出了明显信号,要打败俄罗斯。2022年3月26号,拜登在波兰华沙公开演讲,宣称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让普京下台,他的原话是“this man must go”,“这个人一定要走,不能让他再掌权”。4月24号,美国国防防长奥斯汀也在波兰也发表了相似讲话,甚至更进一步表示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直至它再不能采取军事手段,像对待乌克兰那样对待其他人。奥斯汀的原话是“weaken Russia to such a degree that it cannot do the kind of thing it did to Ukraine”。当时,对于美国的态度,欧洲的印象是美国一定会和欧洲一起,彻底打败俄罗斯。

拜登于去年3月26日在波兰华沙皇家城堡发表讲话。图自法新社

拜登于去年3月26日在波兰华沙皇家城堡发表讲话。图自法新社

但一个月后,5月31号,拜登的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提出4条红线。这4条红线一经声明,欧洲就明白,美国根本不想打赢战争。非但不寻求俄罗斯的政权更迭,而且不允许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美国北约不直接参战,仅靠乌克兰人怎么能在乌克兰的土地上打败俄罗斯呢?

这时欧洲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国改变了主意。

美国的政策改变有一个大背景,俄乌战争爆发不久,美国战略界就展开了一场大辩论,题目是“北约东扩是不是一个‘战略错误’(strategic mistake)”,由北约东扩导致的俄乌战争是不是必须要打败俄罗斯?

辩论中,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一些顶尖战略思想家,比如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Kupchan)、史蒂夫·沃德(Steven Walt)、安德鲁·贝斯维奇 (Andrew Bacevich)、里查德·贝兹(Richard Betts)、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及克林顿时期的政策计划主任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等都公开表示,北约东扩是“战略错误”,有两个理由:

一是战术原因。如果想打败俄罗斯,必须要承担核战争的风险。俄罗斯是核大国,一旦被逼入墙角,会使用核武器。核战争没有赢家,因为核战争的末日就是所有人的末日(the end of the war is the end of us all)。

二是战略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了超级大国的地位,但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短板是它位于新世界、新大陆。当时的情况是,从苏联到中国,再到印度的整个欧亚大陆,要么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么是左倾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美国都控制不了。

所以,当时美国设定的战略,就是一定要牢牢控制住欧洲,至少是西欧国家,以此确保美国在旧大陆有立足点。同时,美国得以通过欧洲力量的支撑来确保其世界霸主地位,也能把日韩等亚太岛链带动起来。要实现这个“战略初心”,就要让这些国家时时刻刻感到,单凭自身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安全威胁,必须在安全上依赖美国。

在冷战时期,这个威胁是苏联和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也没有了,这时候如果再彻底打败俄罗斯,欧洲就不再有“自己掌控不了的安全威胁”了。尤其是英国脱欧后,欧洲大陆的事务重新回到了德法等陆权国家的掌控之中。

工业革命后,欧洲最大的变化是英国这样一个海权国家操控了欧洲大陆的事务。而海权国家的第一战略目标就是结盟,只有通过结盟才能控制大陆国家。英国脱欧,加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陆权大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不是结盟,而是要稳定自己周边,确保自己的领袖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德法两国、尤其是法国要提倡战略自主的根本原因。因此,美国认识到,如果俄罗斯被打垮,欧洲就会不受控制、寻求战略自主。如果美国难以控制欧洲大陆,其霸权也就动摇了。

正是由于美国不忘其“战略初心”,拜登才单方面于5月31号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那篇文章,划下4条红线,不要打赢这场战争。美国的急转弯,使欧洲意识到,美国根本就不想打赢这场战争,而是要利用这场战争消耗俄罗斯、控制欧洲。

这正是欧美之间、北约成员国之间在俄乌战争中的根本矛盾:这场战争要如何打?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想、不能打赢、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怎样结束?

这才是北约峰会上的主要矛盾,表面上可以掩盖,即至少在战争结束前不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是欧美双方一致的立场。但接下来问题是,如果乌克兰不加入北约,战争怎样打下去?应该怎样结束?在这一点上,欧美之间是有根本矛盾的。这也是自去年5月31号拜登发表文章后,法德两国越来越要求战略自主。只不过现在,德国敢怒不敢言,因为外有美国压力,内部因政治碎片化而不得不坚持“政治正确”以保持基本稳定。马克龙敢发声,但发声之后,法国发生暴乱,这背后难免有美国的推动。

6月底以来,由警察射杀北非裔少年所引发的全国群体性暴力愈演愈烈。图自法新社

6月底以来,由警察射杀北非裔少年所引发的全国群体性暴力愈演愈烈。图自法新社

从长远的根本利益来看,战争无限期持续对欧洲没有任何好处。本次北约峰会,表面上看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欧盟主要国家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巨大矛盾。

现在,欧洲主要国家面临着几个问题。第一,受到美国的压制,因此对美国不敢公开反抗;同时,欧洲主要国家受中东欧国家挟持,如立陶宛、波兰、捷克等国愿意跟着美国走,欧洲内部存在分裂。第二,中东欧国家与西欧主要国家不一致,而自己国家内部又存在很多政治和经济问题,威胁其社会安定。所以,欧洲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状况。具体表现就是在俄乌冲突上有强烈的情绪、却无清晰统一的立场,有各种要求、却无切实可行的政策;被形势牵着走,十分难受担忧,但很无奈。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