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酒城讲坛 | 葛剑雄: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永葆青春 正文

酒城讲坛 | 葛剑雄: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永葆青春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知识   时间:2024-03-29 00:52:13
十月泸州,酒城讲坛江交诗酒飘香。葛剑10月16日,雄黄相辉绝天圣主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七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酒城讲坛”在泸州持续开讲。河长华文复旦大学教授,映中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带来了《黄河长江交相辉映,明永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葆青主题演讲,与现场数百名诗歌、酒城讲坛江交文史爱好者分享了大江大河的葛剑演变历史及其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河长华文著名历史学家,映中历史学博士、明永博士生导师。葆青绝天圣主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酒城讲坛江交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两条河流,不仅在自然地理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中华儿女身处何方,大都会自豪地说,黄河长江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河流都与人类文明产生正相关。” 葛剑雄开宗明义,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共同造就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催生了埃及文明。但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亚马逊河并未形成世界级文明,下游处于寒带的几条俄罗斯大河流也未产生文明。

人类文明是指某一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多年的历史与地理研究来看,河流要孕育成人类文明,和诸多因素相关。葛剑雄表示,利用水的便利程度、流域的气候与地形、河口的位置、与其他河流及文明的距离等,都是其决定要素。

按照河流形成人类文明的几大核心要素,葛剑雄仔细分析了为何黄河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土壤质地起着决定作用,辅之以当时农耕的工具,与外界的隔绝又使得它从未被外族优势文明所破坏。

“黄河的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和由黄土冲击形成的平原。这些土壤疏松,适合耕种,气候温暖,降水充足,就奠定了人类得以获得繁衍的基本所需——粮食。”葛剑雄分析,如果这里的土质不疏松,就容易像丘陵地区一样,形成茂密的森林或植被,以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难以清除土地上的植被,也就无法耕种粮食。“而到了太行山以东,地势变得平坦且无地理障碍,这也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础。陈忠实的《白鹿原》里,讲述到一个个‘原’就是黄土高原不断被切割而形成的平坦台地,这些都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黄河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不是偶然。”

黄河距长江并不遥远,这使得两个流域的文明萌芽互相呼应。葛剑雄分析,中国历史上存在南北差异,到了近代就是东西差异。“工业化之前,最方便的是水运。古代南北航运通过大运河;至近代,黄河下游的出海口指向渤海,失去了航运的作用,而长江这方面的优势就后来居上。” 在回溯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并成为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符号后,葛剑雄也展望了黄河文明的未来。他指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将继续交相辉映,并与其他文明一道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

活动现场,葛剑雄以一段深情地朗诵结束了全场分享:“像黄河、长江这样长达数千公里的大河,从源头到出海口,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如雪峰、冰川、峻岭、悬崖、激流、森林、沃野……栖息着各种飞禽走兽,生长着各类奇花异草,诗人抒发着激情,画家描绘着美景,哲学家在沉思中期待顿悟,艺术家在探索中寻找灵感,政治家在谋划答卷,军事家在观察险要……它们本身,也因凝聚了历史,经历了沧桑,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时代烙印、历史记忆,一条大河就是一首颂歌,一篇史诗,一部历史,一个时代!”

本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由泸州市人民政府、《诗刊》社联合主办,中国诗歌学会战略合作,中国诗歌网、中国歌剧舞剧院、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中视华凯传媒集团承办。“酒城讲坛”由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携手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市社科联联合主办,邀请知名学者、文艺界大家带来多场精彩讲座,持续掀起文化热潮,营造学术氛围,助力泸州城市文化建设。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