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只用1/3的发射成本,民营航天公司的中型火箭靠谱吗? | 一个好项目 正文

只用1/3的发射成本,民营航天公司的中型火箭靠谱吗? | 一个好项目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百科   时间:2024-03-19 11:02:14

近地轨道就像一片新大陆,只用中型能承载的射成司卫星数量是有限的,现在正是本民公主太霸气争地盘的时候。蓝箭航天CTO康永来心里着急,营航留给中国民营火箭的火箭时间不多了。

本文共计2894字,靠谱阅读时间5分钟。个好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记者 / 蔡浩爽

编辑 / 苏琦





“地球是项目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只用中型”在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产品战略发布会上,射成司这句话被诸多与会嘉宾反复提及。本民

近年来,营航随着各国不断加强对太空的火箭探索和开发,中小卫星发射需求激增。靠谱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预测,个好未来十年内,将有2619颗载荷等待发射入轨,总商业发射次数为412次,预计全球总商业发射市场空间超过250亿美元。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唯一船票,被资本和创业者选中。

2015年开始,在国内军民融合政策放开以及 Space X 的双重刺激下,商业火箭的赛道上,出现了第一批中国玩家。公主太霸气而运载火箭作为目前搭载卫星、人乃至武器唯一的工具,是一国在太空领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做商业航天,也是希望成为国家队的有益补充。”蓝箭航天 CEO 张昌武说。

目前,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已完成全系统设计工作,预计2020年首飞,与朱雀二号配套的百吨级推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也计划于今年底完成试车。今年3月,其十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已顺利完成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和推力室试车。

未来,蓝箭航天瞄准中小型卫星发射市场,以中型运载火箭朱雀二号为主力箭型,希望为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低价可靠的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商业运载火箭:由商业卫星催生出的卖方市场

“现在是发展民营火箭最好的时代。”在今年4月份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张昌武发出上述感慨。

蓝箭航天CEO 张昌武

在张昌武筹备创立蓝箭的2014年,商业航天还远未像今天这样出现在公众和资本的视野中,国内几乎没有技术可靠的民营火箭公司,而赛道上,能看懂火箭项目的投资人寥寥无几。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商业火箭是商业卫星催生出来的市场。为满足通信、遥感、导航等市场需求,小卫星组网的概念被抛出。

跟传统高轨大卫星相比,小卫星研发周期短、造价低,同时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但由于小卫星所在轨道低于地球同步轨道,会与地球发生相对位移,为保证能够全天候全地域覆盖,需要有成百上千颗小卫星组成网络,将地球全包裹住。

埃隆·马斯克的 Space X 和卫星公司OneWeb都曾提出发射上万颗微小卫星的组网计划。国内也正掀起这股热潮,而国家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保证国家发射任务,微小卫星组网的需求刺激了商业发射市场的发展,北京九天微星计划在2018年发射60颗物联网卫星网络。“就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运载火箭是一个强卖方市场。”张昌武说。

随着发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 Space X 的市值飞涨,加上2014年底,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市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内民营火箭创业迎来第一波小高潮。2015年6月,蓝箭航天成立,成为这波小高潮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蓝箭航天CTO 康永来选择离开体制,还有一个原因是出自于一名为国效力了十几年的一线研发人员的深切忧虑:“如果 Space X 发射上万颗小卫星的目标达成,那么中国上空随时都有超过1000颗卫星盯着我们每个人。况且近地轨道就像一片新大陆,上面能承载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现在正是争地盘的时候。”康永来心里着急,但留给中国民营火箭的时间不多了。

独特技术路径

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中型运载火箭

发动机自研、成本低廉可控、有明确运载力的主力箭型,是商业火箭公司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蓝箭航天选择自研液氧甲烷发动机,以中型运载火箭朱雀二号为主力箭型,并通过重复使用及量产发动机,选择低价可靠的材料等降低发射成本。“当前国际上载荷进入太空的发射成本大约在每公斤三万美元左右,我们可以降低到每公斤一万美元,未来甚至可以控制到每公斤3000美元。”

蓝箭航天原计划通过采购发动机,率先组装发射固体火箭。经过跟发动机供应商长达一年的交涉,蓝箭把首次发射日期定在2017年第三季度。但最终供应商却突然变卦,这让张昌武意识到,只有自主研发出安全可靠的大推力发动机,民营火箭创业公司才有护城河可言。

蓝箭决定将研发自主可控的液体发动机作为未来业务的重点,这一点在研发人员配比上即可见一斑,负责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发人员占了全部研发人员的40%。

据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低成本、易获取、安全可靠、比冲性能高、启动工作平稳、易于批量生产、可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一公斤液体推进剂的性能比一公斤固体推进剂的性能要高40%-50%,它的价格又比固体便宜很多,并且更可控。”康永来说。

现在国际上主流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动力系统,均采用液体发动机。如中国的长征1-7系列,欧空局的阿里安1-4系列,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号系列、旋风号、质子号、天顶号,美国的德尔塔2/3系列。

在液体推进剂方面,蓝箭选择了成本相对低廉的液氧甲烷方案。康用来补充道:“液氧甲烷推进剂每公斤成本约为5元,远低于液氧煤油的每公斤十几元和液氧液氢每公斤一百元的成本。”





蓝箭10吨级发动机

此外,据小火箭联合会创始人邢强介绍,相比于液氧煤油等燃料,甲烷分子式中的碳元素含量最低,在燃烧时不容易积碳结焦。“如果(发动机)想实现重复使用,液氧甲烷是必须的选择。”

目前国际领先的民用火箭如SpaceX新款的Raptor(猛禽)、蓝色起源的BE-4均为液氧甲烷的新型推进剂发动机。经过近三年的探索,该方案也逐渐成为国内商业航天的主流选择。

蓝箭方面认为,世界航天60多年的实践证明:60-100吨是商业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的“黄金区间”——向下可以覆盖单发的小型火箭,向上可以覆盖中、大型火箭,极限可以用于类似猎鹰-9H的27台并联的重型火箭。商业价值大、研制难度适中,投入产出比最高。故此,蓝箭航天将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选择在80吨,计划于年底进行全系统试车。

在主力箭型方面,蓝箭选择了朱雀二号中型运载火箭,500km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力2吨,200km近地轨道运力4吨。“中型运载火箭可以实现大颗卫星单发,也可以小卫星多发。”康永来告诉记者。

从国内外历史发射数据来看,近地轨道运力在1.5吨-4吨的中型运载火箭是发射次数最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火箭类型。中国发射数量最多的也是CZ-2C(长征二号丙 )、CZ-2D(长征二号丁)、CZ-4(长征四号)等中型运载火箭。

同时,在研发难度方面,小型运载火箭门槛相对较低,潜在市场竞争激烈;而大型运载火箭研发难度过高,已然是国家队的主战场。相对而言,中型运载火箭是一片未来可期的蓝海,有望成为国家队的有益补充。

核心技术人员占70%

首款商用运载火箭2020年首飞

“在航天领域,慢就是快。”张昌武认为,蓝箭没有诀窍,务实是最大特点。

在考察了国内现有的商业火箭公司后,深圳前海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陈敏决定押宝蓝箭。“我们在它身上看到四方面能力:比较优秀的团队、产品化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执行力。”

其中,陈敏最看重的是团队里的人才架构。“火箭首先是个高度人才密集的行业,尤其是参与过实际运载发射、型号设计,经历过失败、做过‘归零’的人。这样的人才全国不超过20个,而蓝箭有。”在陈敏看来,与2015年蓝箭团队组建时相比,当下民营火箭人才窗口期已经关闭,体制内单位开始限制人才出走。





蓝箭航天位于浙江湖州的智能制造基地

目前,蓝箭已有近200位员工,其中核心技术人员超过140人,包括15名博士,21名高级及以上工程师。蓝箭分别在北京、西安组建了两个研发中心,并在浙江湖州建立了智能制造基地。

其创始人兼CEO张昌武拥有清华 MBA 学位,曾在汇丰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从事金融投资业务;联合创始人吴树范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15年。

团队已获得4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5亿元。其中最近一轮是来自金风科技领投,世纪天华、国开熔华跟投,创想天使、永柏资本等机构追加投资的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2017年底,蓝箭自主研发的1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成功完成点火试验。蓝箭计划于2018年底完成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全系统试车,在2019年完成蓝箭首款商用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全部地面试验,2020年开展首飞。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