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报告显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依赖全方位照料 正文

报告显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依赖全方位照料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娱乐   时间:2024-03-29 03:40:52

报告显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依赖全方位照料

谁在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

  ● 报告显示,报告有4.8%的显示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超老我搬空京城带全家安度灾年总失能率为11.8%。年人也就是基本说,超过10%的生活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无法位照洗澡、自理如厕等方面的依赖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

  ● 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全方照护需求快速增长和家庭结构变迁的报告现实下,化解风险的显示长期照护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已经刻不容缓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至少在养老服务筹资方面,超老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年人后顾之忧,使老年人能够享受体面的基本、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

  没有任何征兆,63岁的叶女士突然就病倒了。

  叶女士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原本计划帮助女儿照看二孩,可在女儿生产前,她却因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

  像叶女士这样突然发病倒下的老人并不少,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中风(脑出血或脑血栓),最终造成肢体残疾。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3亿,我搬空京城带全家安度灾年1.8亿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指出,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照护需求快速增长和家庭结构变迁的现实下,化解风险的长期照护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已经刻不容缓。

  家中老人完全失能

  昼夜看护压力倍增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声铃响,家住北京宋庄的徐玲(化名)开始了繁忙的一天。人到中年,一边要照顾读高中的女儿,另一边还要看护家里中风的父亲,再加上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徐玲压力重重。

  早上一睁开眼,徐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父亲的房间门口,透过门缝看到父亲还在酣睡,她才能放心地去为其他家人准备早餐。

  徐玲的父亲自中风后,就失去了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洗脸刷牙、吃饭、上厕所、睡觉全都需要有人看护。早上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颗粒状的食物不好消化,徐玲就全部做成流食,比如米糊、南瓜糊。

  在父亲中风前,徐玲在一家家政公司做保姆,虽然辛苦,但雇主人还算和气,过年过节会给一个红包。丈夫在外卖公司工作,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还算过得去。4年前,患有脑血栓的父亲在上楼时突然昏倒,此后没能再站起来。

  一开始,父亲中风的症状还不是很严重,徐玲去上班的时候,就把老人托付给邻居照顾。那时候,老人的意识还算清醒,为了不拖累孩子,他在轮椅上一坐就是一天。时间一长,徐玲不好意思再让父亲去邻居那里,便在家里装了监控,通过手机可随时看到父亲的动静。但有一次,父亲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徐玲感到后怕不已,就请小时工了。

  近两年,徐玲的父亲还出现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有时候正喂着饭就发起脾气来,饭洒得衣服上、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徐玲只能无奈地换下父亲身上的脏衣服,重新把家里收拾干净。

  父亲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后,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请小时工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徐玲和丈夫商量,两人趁着上班的空档回来看看,于是徐玲开始频繁地跟雇主请假,时间一长,雇主也不乐意了,后来便将她辞掉了。

  如今,徐玲只能选择打零工,趁着照顾父亲的空档,做小时工补贴家用。

  “老人生病对家人来说是,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也时刻紧绷,24小时待机。我一晚上要醒好几次去看老人睡得好不好,这两年都有点神经衰弱了,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关键是很对不起孩子。”每次说到孩子,徐玲都忍不住要掉眼泪。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家庭有这样的感受,家里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虽然尽全力照顾,但由于不专业,老人生活质量不高。

  老人瘫痪康复治疗

  耗钱耗力打持久战

  北京市民赵亮(化名)的父亲在经过复健治疗后,已经有了好转,现在可以独自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到小区门口坐着了。

  17年前,赵亮的父亲跟朋友外出骑摩托车,回来的路上摩托车翻进了沟里,导致身体瘫痪。

  为了照顾老人,赵亮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换了多少个工作了。有一段时间,地点越换越偏,工资越换越低。

  “那段时间特别难捱,工作压力大,回到家看到老人烦,我也烦。老人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就需要全天候有人在旁边,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经常给他按摩、说说话。所以照顾失能老人不是简单喂个饭、洗衣服那么简单。刚生病完全不能自理那几年,我天天失眠、焦虑。经济压力也大,生活看不到一点光。”回忆起那段时间,赵亮庆幸母亲和妻子还能帮衬着照顾。

  当父亲卧床不能动弹的时候,不管上班多累,赵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翻身擦身体。“偏瘫是最害怕生褥疮的,我之前在医院听到一个病友家属在说,有个偏瘫老人放在家里整天没人管,最后身上都烂得不成样子了。我听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给父亲翻身擦身体,关键是家里除了我没人能翻得动我父亲。”说到这,赵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病人其实是最需要阳光的,你要让他看到公园里下象棋的老大爷,跳舞的老大妈,让他感受到同龄的老人那种生命的活力,对他康复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每到周六周日有空的时候,赵亮都会推着父亲到小区楼下或者附近的公园去晒晒太阳。

  赵亮的父亲生病前期尝试了推拿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多种方法,后期又开始进行坐位训练、翻身训练,如今能一个人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动了。

  北京市民刘静一家同样也在复健道路上努力前行。

  “慢点儿,慢点儿。”每周六一大早,刘静和丈夫都会带着父亲去医院做针灸。难的是家里的楼是老小区没有电梯,每次都是丈夫背着父亲,她一边抬着轮椅,一边扶着父亲的后腰,和丈夫两个人从五楼一步一个台阶跌跌撞撞地下楼。

  刘静和丈夫是双职工,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父亲以前是小学教师,生病以来医保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但关键是后期照护。“老人身边没有人我们不放心,于是就开始请专人看护。其实是保姆加护工,价格要比普通保姆贵一些,但是我们安心,而且这样照顾也会更加周全。”

  因为父亲属于中度中风,以前医生说有康复可能,刘静就到处求医问药,最终找到现在就诊的这家康复中心。每个周六,刘静都会风雨无阻地带着父亲去看诊,平时都是和丈夫一起去。有一次丈夫在单位有事忙不开,她只能一个人先把轮椅抬下去,再用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部,另一只手紧拉着父亲的胳膊踉跄地往下移动。

  “我一个人把老人送下去之后,扭回头看着那么高的楼,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力气。但是其实也挺危险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刘静说。

  父亲生病以来,刘静的个人积蓄基本都花在了为老人请保姆、护工上,她很少再有个人自由时间,“以前周六周日,都是跟朋友、同事出去逛街,父亲生病以后很少再出去过周末,都是在家里陪老人”。

  子女配偶提供服务

  养护中心占比不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对部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岁至59岁成年人调查后发现,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

  报告显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是当下很多失能家庭的真实写照。子女、配偶、保姆是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不高。

  在北京一家由医院改建的老人养护中心,《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养护中心可提供护理人员到家或直接将老人安排在养护中心常年入住两种服务。在养护中心入住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人的护理费用,另一部分是老人的医疗费用。养护中心可提供针对失能老人、卧床老人、高龄老人等不同身体状况的护理,基本护理费用每月都在1万元以上。

  养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养护中心的老人,完全失能占据大半,“完全失能需要全天候看护,很多家庭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干脆把老人送到养护中心。养护中心还可以提供医疗服务,老人身体出现任何状况都可以及时看诊,不耽误治疗”。

  一名护工透露,在她负责护理的老人中,大部分家人会隔三差五地前来看望,跟老人说说话。也有极个别家庭把老人送来后便再也见不到人,却能按时缴纳费用。

  随后,《法治日报》记者联系了一家提供上门照顾不能自理老人的服务机构。据该机构的服务人员透露,每天购买该服务的顾客都有上千人,大多数都是要在固定时间上班的单位职工,不方便请假又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这家服务机构会派出不同的护工进行对应的服务,收费标准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服务水平的不同进行划分。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邢懿铭

原标题:报告显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无法自理依赖全方位照料

标签:

责任编辑: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