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前世今生】从远古走来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诉说着什么 正文

【前世今生】从远古走来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诉说着什么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3-29 04:40:23

原标题:【前世今生】从远古走来的前世郧县人头骨化石,诉说着什么

专家在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地合影

“你款款从100万年前向我们走来,今生你是从远想你时,心是甜的谁?你安静地躺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沉默着。古走”

北京联合大学“郧县人”课题研究组冯小波教授在著述中如此发问,县人很多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头骨观众,看到这两具完整的化石头骨化石,也会心生好奇,诉说这两位从远古走来的前世人类的老祖宗,想向我们诉说些什么。今生

12月2日,从远在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日报评选十大“镇馆之宝”活动中,古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县人翻阅当年参与发掘、头骨修理工作的化石专家的回忆性文章,试图揭秘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前世今生。

“国宝”修“国宝”

1989年,想你时,心是甜的郧县文博工作者王正华、屈盛明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十堰市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一锄头挖出了一件头骨化石。

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天元带队在此进行试掘,又发现了第二件头骨化石。

李天元是当时省考古所专门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他曾回忆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看过这两件头骨化石后称其是“国宝”,连连称赞是“了不起的发现”,并对李天元说,“你们的运气太好了!”刚出土的头骨化石被钙质结核包裹着,考虑到这么重要的宝贝不能随便修理,李天元便请求贾兰坡推荐北京的专家到武汉修头骨化石。于是,在贾兰坡引荐下,中国地质博物馆退休十几年的胡承志答应出山来汉修“国宝”。而胡承志本人就是国宝级人物,北京人头骨的修理、模型制作等都是他一手完成的,每件北京人头骨的模型上都有他的名字。胡承志来汉后,李天元随胡承志一起住进招待所,一边照顾胡老,一边学习怎么修理化石,并安排同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的夫人方秀珍也跟胡老学习修理化石。胡承志修理化石非常认真、投入,除了休息、吃饭外,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修化石。经过20多天精心修理,两具郧县人头骨化石逐渐露出真面目。

修理完毕的头骨化石再次呈现在贾兰坡面前,贾兰坡与其他专家研究、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是距今10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这两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头骨化石。

由于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意义重大,1989年发现的第一具郧县人头骨化石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0年发现的第二具郧县人头骨化石被评为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登上《自然》杂志 写进国外教科书

郧县人头骨化石自发现之初起,就引起国际古人类学界关注。

1991年,经贾兰坡院士联系,李天元赴美国访问,在加州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发展研究实验室进行了一个月的对比研究。该实验室收藏有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模型,李天元将郧县人头骨化石测量数据与亚洲、非洲、欧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更加确定郧县人头骨化石应该属于直立人类型。它的很多形态特征与中国、亚洲的古人类化石是一致的,它代表着人类演化长链上一个重要环节。访美期间,李天元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类学博士艾丹共同撰写了一篇英文论文,发表在《自然》上,该期杂志封面选用的就是第一具郧县人头骨化石。

郧县人遗址的研究成果除了在《自然》杂志刊登外,还登上了《第四纪地球年代学》《人类学》等国际知名刊物,被写进了美国和日本的教科书。美国《发现》杂志,将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列入世界1992年50项重大成果之一。

2005年,中法文化年,法国人类博物馆举办“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大展”,郧县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展览海报就是郧县人头骨和中国地图。

冯小波向“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讲解头骨发掘情形

郧县人头骨化石为何会引起国际研究者这么大的兴趣?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者之一和主要研究者冯小波教授称,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非常多,有头骨、有牙齿、有肢骨,但其中少有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轰动,主要是因郧县人头骨的完整性、稀缺性、重要性等,非常罕见。

曾参与郧县人头骨化石发掘的冯小波教授介绍当年发掘情形

冯小波则因在中法合作研究郧县人遗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获“摩纳哥公国尼埃三世亲王奖”和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通讯院士”称号。

郧县人小伙伴众多 生活“比较滋润”

除了两具头骨化石外,郧县人遗址还出土了2000余件动物化石、3000余件石器,如此众多的伴生遗存一同出土,增加了郧县人遗址的学术含金量。

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的生存环境及日常生活是怎样?冯小波介绍称,郧县人生活的学堂梁子位于汉江左岸、曲远河汇入汉江的河口。通过出土动物化石可知,和郧县人一起生活的动物至少包括6个目、26个种,有武陵山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貘、云南马、水牛等。南方和北方动物群的成员同时出现,是因郧县属于中国南北两大动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在秦岭抬升之前,南北区系动物群的成员可以自由迁徙。研究认为,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提供肉食制品供应的季节性地点,可以看到大量的动物由于涨水被淹死后堆积在一起,之后被流水带来搁浅在遗址上。史前人类碰巧将这些肉制品带回营地,并砸碎骨头吸取骨髓,所以在汉水的两次涨水期间堆积了大量的动物遗骸。

他还认为,这一带当时的气候属亚热带气候,位于森林边缘,有少量草原,有水量丰沛的汉江,对远古动物和古人类而言,可谓水草丰美的宜居之地。可以想象,汉江边的郧县人生活还算“比较滋润”。女性成员采集野果,男性成员到草原、森林打猎,鱼类、肉类等食物资源比较丰富。

此外,通过对两具郧县人头骨的眉弓、头骨等体貌特征分析研究,研究人员获悉两位古人类生前年龄25岁至45岁之间,性别为一男一女。通过对动物遗骸上人类行为痕迹及出土工具数量综合分析,研究人员推测,面积约12万年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当时生活着的古人类约在千人左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