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抛开事实不谈”?那你谈什么 正文

“抛开事实不谈”?那你谈什么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热点   时间:2024-03-29 06:17:38
撰文丨叶克飞

近来不少朋友都慨叹,抛开在各种公共事件中,事实张嘴就是不谈女主求放过[穿书]“抛开事实不谈”的人越来越多了。即使事件已经确认为误会,那谈当事方毫无过错,抛开还是事实会有人来一句“即使是这样也应该反思”“抛开事实不说,让大家如此反感,不谈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在每天都有梗的那谈网络世界里,“抛开事实不谈”已经算是抛开老梗了。它诞生于2021年,事实当时华东理工大学出了个事情,不谈一个女生一本书占两个座位,那谈有男生以为其中一个是抛开空位,便用自己的事实苹果耳机和充电器占位,然后去打饭。不谈

结果女生回来后,顺手拿走了男生用来占座的苹果耳机和充电器。这当然是盗窃行为,而且失主跟她索要时,她矢口否认,打算将耳机据为己有。直至学校为了平息舆论出手施压,女主求放过[穿书]这名女生才给失主道歉,可犯下这种偷窃行为,她居然没受到任何处分。

面对网友的批评声音,也有人试图为她洗白,一句“抛开事实不谈,男生就一点错都没有吗”震惊网络。但这并不是结束,这句话看起来那般离谱,但用的人还真不少,只要想混淆黑白、占据道德高地,随时都能用上。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事实是讨论的基础,也确立了讨论的边界。如果人们在讨论事情时,能够基于事实、遵循常识和逻辑,那就能实现“真理越辩越明”。如果连事实都能抛开不谈,那还能谈什么呢?

说这句话的人有多么胡搅蛮缠可想而知,碰上这种人,任何讨论都不可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对方在意的并不是对错,而是自己能不能解决不够顺从的他人,其逻辑就是“哪怕我错了,你也必须听我的”“即使我不对,你也不能怪我”……

有些人固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意胡搅蛮缠。在中国社会的各种线上线下讨论中,你常常会遇到这种人。当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实时,会搬出那句“你没经历过(没亲眼看见)怎么知道那是事实”,但当他们要反驳你看到的事实时,就会搬出完全相反的“你亲眼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吗?”如此无赖的切换,用起来得心应手。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说出“抛开事实不谈”的人,其实并没有认清事实的智识与能力。他们往往受困于知识结构和各种偏见,将各种谎言当成事实。

许多人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继而认为互联网时代带来太多嘈杂的声音,太多人只关心立场不关心事实,以至于舆论场越来越乱。可这种思维又立错了靶子,我一向最烦那种碰上事情就嚷嚷世风日下,归咎于互联网的观点。

有些人总说以前没那么多坏事,实际上那时更缺乏监管,只是他们当年没有渠道知道而已,这就好比总有人说以前吃的东西更安全,实际上当年农药标准混乱,洒多少更没标准,尤其是碰上不识字的农民老爷爷,种菜基本不可能比规范化生产更安全。

“抛开事实不谈,反正你要反思”的思维也一样,它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传统,甚至是自古有之的传统。

在中国家庭教育里,很多父母都会时不时来一句“哪怕我说错了,你也不要反驳我,我都是为你好,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行了”“不管我说得对不对,有没有这回事,你也应该反思”。

在学校里,一些老师也会走这个路子,如果错怪了学生,往往会来一句“就算我说错了,你也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不批评别人专门批评你?”

你看,这是不是线下版本的“抛开事实不谈”?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前几年有个网络投票,主题大概是“你最讨厌的父母常用语”。“别人家孩子”当然毫无悬念地高居榜首,也有几匹大黑马抢占前十,可惜如今已印象模糊,只记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很多中国父母可能会表示惊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么好的话,怎么就变成“最讨厌”了?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别着急,这句话之所以被讨厌,还真不关孩子的事,完全是因为被父母们给糟蹋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当然很有道理,也是一个人理应具备的常识与意识。面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那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这是一句用来“自省”的话。

但在中国家庭乃至社会,这句话的使用语境简直就是一个大型逻辑车祸现场。最常见的搭配句式就是“我说错了又怎么样,我冤枉你了又怎么样?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啊!”换言之,原本用于自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变成了教育别人的工具。

而且,仅仅是教育别人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利用这句话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成了不认错的借口。甚至可以说,在许多中国家庭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一出来,就意味着说话的人在强词夺理。

最糟糕的是,滥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语境,很多时候突破了品格和生活习惯层面,转向事实层面。

简单点说,你让孩子努力学习,孩子觉得自己本来就挺努力,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这还说得过去,但如果孩子明明完成了作业,你劈头盖脸把他骂一顿,说他不好好学习,连作业都不写,发现自己错了之后来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事实和是非层面的混淆。

可是,你凭什么冤枉人呢?这就好比你说别人偷钱,然而别人没偷,你能让人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事实与是非对错作为基础,那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基本就是胡搅蛮缠。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也是前几年,某杂志有个心理咨询栏目,咨询者说了一大堆生活中的事情,认为自己即使说得不对,也是为了孩子好,但为什么自己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如何才能重拾作为父母的权威。

栏目回答者也很有意思,她说中国父母缺乏权威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这事儿要怨自己,你说错了都不肯认错,非得说什么“我是为你好”“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的父母权威早就被你自己丢了一地好不好?

中国家庭教育喜欢讲责任感,但往往是挂在嘴边的责任感,以身作则的少。如果作为长辈,连承认自己错了的勇气和担当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向孩子大谈责任感呢?

可惜的是,中国家庭乃至社会更强调的是“权威”,许多人为了维护自身的面子和权威,宁愿胡搅蛮缠也不会认错。自古以来,指出父母缺陷、与父母据理力争,都被视为“反叛”“忤逆”,这种情境不也正是“抛开事实不谈”吗?

所以,作为一个有常识的正常人,少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说也只对自己说。遇事先搞清楚是非对错,错了就认,不要死不认错,形象自然会高大起来。

标签:

责任编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