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21年,5000多名森工人“破茧成蝶” 正文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21年,5000多名森工人“破茧成蝶”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时尚   时间:2024-03-28 22:05:41

21年前,破茧成蝶几乎在一夜之间,走上之路遍布秦岭各处的绿色妖妖末世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系统5000多名森工人,响应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号召,发展从白雪皑皑的年多大山、从莽莽苍苍的名森林海深处走出,扔掉斧头,工人拿起锄头,破茧成蝶从伐木工转变为护林人,走上之路扛起了修复和保护秦岭生态空间、绿色发展新型林业产业的发展大旗。

21年,年多他们的名森妖妖末世付出与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三秦大地林海起伏、重披绿装。工人秦岭森林呈现系统性修复,破茧成蝶森林质量大幅提升,活立木蓄积达到47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陕西生态版图上,“呈跪姿状秦俑的铠甲”已由土黄色变为翠绿、苍绿色。

1953年,陕西省森林工业管理局(现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成立,下辖宁西、太白、宁东、龙草坪、汉西、长青六个国有林业局。几十年来,陕西森工人与新中国风雨兼程,他们踏冰卧雪、人拉肩扛、战天斗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然而,1998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封锯停伐之后,他们的发展路在何方?昔日的伐木能手也曾一度消沉和迷茫。陕西省林麝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王涛动情回忆道:“那时,5000多名森工人面临转型发展的问题。2000年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人均收入不及省人均收入的一半。”

转型绿色发展之路,说易行难。在痛定思痛之后,陕西森工人走上了一条“破茧成蝶”的绿色发展之路——依托林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通过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发展四大富民产业、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启动六大民生项目,

推动全系统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发展林业产业、增加职工收入、稳定一线队伍、促进天保工程”的既定目标。

从立足林区到走出国门,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六大林区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不断发展。该局通过对产业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持续开展“产业发展年”“品牌建设年”“质量提升年”“改革发展年”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建立了高山蔬菜、食用菌、中蜂养殖、林麝养殖、大鲵养殖和林下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局一品、一场一策、一站一业”发展格局,至2016年提前实现了产业产值和职工收入翻一番的既定目标。

经过21年的不懈努力,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已拥有宁西天华山、太白青峰峡、汉西葱滩3个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宁东省级森林公园和龙草坪熊猫谷、太白黄柏塬景区,横跨西安、安康、宝鸡、汉中4市8县(区)。这些森林公园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林海深处。

巍巍秦岭,巍峨峻险,重峦叠嶂,景色秀美。这是陕西森工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的“结晶”,也见证了他们绿色发展的奇迹。如今,六大产业基地中,食用菌和菌种产销两旺,高山果蔬走向订单化生产,花卉通过网络销售走向全国,中蜂养殖富了职工,全省林麝良种繁育基地落户林区,宁东旬阳坝、宁西朝阳沟和太白高山植物园等森林康养基地已在规划建设之中。

绿满山川生态美。21年来,陕西森工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4万亩,封山育林448万亩,抚育森林252万亩。目前其管辖的秦岭林区700多万亩森林,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秦岭国家大熊猫公园80%以上的区域都是原来的森工林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动秦岭由浅绿向深绿转变、由绿向美转变的同时,陕西森工人也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据悉,截至2018年年底,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实现林业总值9.5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接近全省社会平均工资。今年11月19日,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陕西日报记者 肖杨 赵杨博

标签:

责任编辑:时尚